中广网成都2月26日消息(记者刘涛)记者从四川省农业厅获悉,从去年11月以来,四川省川南、龙泉山脉及攀西地区降雨持续偏少,仁寿、资中、安岳等35个县(市、区)发生冬干春旱。四川省级财政拿出1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抗旱工作,各地也积极行动,制定抗旱对策,落实抗旱措施,力争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。
据悉,35个受旱县市区中,19个小麦主产县达到重度“农业干旱”标准,旱区二台土以上小春粮油作物长势极差,小麦三类苗比重显著增加。
四川省农业厅在春节年前便派出工作组,督促旱区各县(区)有针对性的落实抗旱措施。各受旱区市县也派出工作组进行督查和指导。目前各旱区已派出245个(次)抗旱工作组,开展抗旱技术指导13.13万人次,印发技术资料120.3万份。
各受旱县市区还根据不同的受旱特点和程度,分别制定了抗旱对策措施,并做好蓄水保水工作。目前旱区已投入抗旱资金3960万元,实施机电提水5151.4万立方米,灌溉农田66万亩。
此外,四川各地积极抓紧维修改造机电提灌站,组织发动群众对山平塘、库、河堰进行清淤扩容、除险加固,积极新建蓄水池、蓄粪池、排灌沟渠,抢蓄春雨,增强蓄水保水和抗旱能力。
免责声明: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百华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